條碼標籤 ─ 從不同類型的條碼碼制選擇
◆ 條碼種類與應用簡介
在列印條碼標籤時,有各式各樣的條碼格式(稱為「碼制」)可供選擇。所謂「條碼」,是指以電腦能讀取的符號格式來呈現資料的方式,讓機器能快速、準確地辨識其中的資訊。
◆ 一維條碼(1D Barcode)
最常見的條碼類型為一維條碼,其外觀為垂直排列的黑白線條,主要應用於商品標籤、物流標籤、文件編號等用途。目前市面上一維條碼的類型超過 20 種,其中以下四種最為常見:
條碼種類 | 特點與應用說明 |
---|---|
Code 39 | 結構簡單,支援字母與數字,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與軍事管理。 |
Code 128 | 可壓縮更多資料於小面積條碼中,適用於高資訊密度需求。 |
UPC(通用產品代碼) | 常見於北美地區零售商品,專為掃描速度設計。 |
EAN(歐洲商品編碼) | 國際標準條碼,用於零售商品流通,是全球最常用的商品條碼之一。 |
選擇適合的一維條碼格式,需根據資料量大小、應用場域及掃描設備的相容性來決定。
◆ 二維條碼(2D Barcode)
隨著資料量需求增加,二維條碼逐漸普及。它不像一維條碼僅能橫向編碼,而是以黑白方塊陣列堆疊方式,在有限空間內儲存大量資料。例如,一個小小的 PDF 417 條碼即可儲存整篇《蓋茲堡演說》。
常見的二維條碼格式包括:
條碼種類 | 特點與應用說明 |
---|---|
PDF 417 | 高密度儲存,適合用於物流包裹、運輸文件等。 |
Code 49 | 能將較長資訊壓縮於多列中,早期多用於軍用資料標示。 |
Data Matrix | 體積小、讀取快,適合電子元件、醫療標籤等高精度需求應用。 |
更多二維條碼介紹可參考:http://www.adams1.com/stack.html
◆ 掃描設備選擇建議
不同條碼格式,對應不同掃描器:
掃描設備類型 | 適合讀取 | 優點 |
---|---|---|
雷射條碼掃描器 | 一維條碼 | 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 |
影像式條碼掃描器 | 一維與二維條碼 | 支援更多碼制、能讀取破損條碼 |
◆ 為什麼選擇熱感式印表機列印條碼?
雖然雷射印表機可列印某些低密度一維條碼,但若需列印高密度、高精度條碼(如小型二維碼),建議選擇熱感式條碼印表機,其具備以下優勢:
高解析度列印,可呈現清晰邊緣與對比
適合長時間穩定列印各式條碼
搭配適合的標籤材質與碳帶,更能避免失誤與重印
條碼 — 了解這小符號的簡單性
◆ 條碼技術簡介與發展歷程
簡單來說,條碼是一種可被機器讀取的資訊圖形識別元。無論是一維或二維格式,條碼的最大優點是能夠快速且準確地輸入數據,大幅提升作業效率並降低人為錯誤。
條碼依照其結構形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一維條碼(1-D Barcode):由垂直交錯的黑白線條所構成,最常見於零售業商品、超市的商品條碼等。
二維條碼(2-D Barcode):由黑白小方塊矩陣所構成,可儲存大量資料。常見於物流追蹤應用,例如 FedEx 使用的 PDF 417 條碼。
◆ 條碼的起源與發展
世界上第一項條碼專利,於1952年由美國人 Joseph Woodland 與 Bernard Silver 所註冊。這套最初的條碼設計類似「公牛眼」,以同心圓構成圖形。
事實上,條碼的概念更早可追溯至1932年,由一群學生在專案研究中提出:當時他們設計了一套讓顧客透過刪除穿孔卡上的項目來選購商品的系統,這便是早期條碼邏輯的雛形。
1970年,由零售商、批發商與製造商組成的超市委員會(Universal Grocery Products Code Council)聯手麥肯錫公司,開發出產品識別用的數字條碼系統。最終於1973年,由 George J. Laurer 發明了目前我們熟知的 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通用產品代碼),並正式推廣應用。
早期條碼主要用於工業用途,直到1960年代末期才開始導入商業領域。當時的應用者包括鐵路系統與美國郵政總局。
◆ 條碼在交通與郵政系統的應用
1967年,美國鐵路系統採用了稱為「KarTrak」的白光條碼系統,並在短短七年間達成約95%的普及率。不過,由於條碼讀取準確度與技術限制,此計畫最終於1975年終止。
與此同時,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雖已問世,但因成本高昂未能立即取代條碼。然而,至1991年起,隨著技術成熟與價格降低,RFID逐步被導入,並廣泛應用於火車車廂的識別系統。
1970年代初期,美國郵政總局開始研究條碼應用於郵件追蹤。至1982年,正式導入 POSTNET 條碼,作為郵件遞送的追蹤工具。僅五年內,該系統便部署於全美主要城市,極大提升郵件處理效率。
◆ 條碼的應用與歷史根源
雖然條碼技術由美國發展為主流,但有一說認為條碼的靈感可能源自古愛爾蘭文字系統(Ogham),這套系統在形式上與條碼類似,並可追溯至西元一世紀。
如今,條碼應用已深入各行各業,包括:
零售商品識別
郵件與物流分類
倉儲與資產管理系統
醫療單位中病患識別與追蹤